这篇文章对于刚开始健身的小伙伴们来说,绝对是最基础最基础的健身知识。认识你的肌肉,从向心运动和离心运动开始。具体请看下文:
肌肉组织分为三种类型:平滑肌、骨骼肌和心肌。在健身抗阻力训练中,骨骼肌的发展是最重要的。骨骼肌有时被称为横纹肌,通过肌腱附着于骨骼上,骨骼肌会对来自大脑的刺激做出反应。
人体400多块骨骼肌中的大部分骨骼肌被划分为一个个肌群,但这些骨骼肌也可以单独或通过与其他骨骼肌相互配合来发挥作用。
当某人在练习时有哪些骨骼肌参与以及如何参与,取决于他所选择的练习和应对该练习采取的技能。手握器械的宽度、双脚的位置以及移动杠铃杆的路径是决定募集哪些肌肉以及给肌肉多大压力的重要因素。
在抗阻力训练中产生的肌肉收缩形式包括等长收缩、向心收缩和离心收缩。
等长收缩:也称静力收缩,是指在肌肉收缩过程中观察不到肌肉长度的变化。有时肌肉在一次收缩过程中产生“粘滞点”,这时动作会产生短暂的停顿。
向心收缩:是指在肌肉收缩时,肌肉长度缩短的收缩形式。例如,在进行哑铃弯举练习时,当肱二头肌将哑铃移向肩膀,肌肉的收缩就是向心收缩。肌肉在向心收缩期间的运动也被称为主动运动。
离心收缩:是指在肌肉张力增大,但长度却被拉长的肌肉动作。仍以肱二头肌弯举为例,在开始下放哑铃阶段,肱二头肌的离心动作会控制哑铃下降。此时肱二头肌仍然存在张力。
离心收缩与向心收缩的不同之处在于,离心收缩时肌肉纤维被慢慢拉长,以控制下放哑铃的速率。这种运动也被称为被动运动,原因在于它的运动方向与向心运动的方向相反。
离心运动(被拉长)是造成抗组训练时肌肉酸痛的主要原因,而不是向心运动(缩短)。因此,在抗阻力训练中要想达到好的训练效果,应该更加注重离心离心运动。
本文来源:《抗阻训练从入门到精通》,人民邮电出版社。